院山公墓更是被誉为一块宝地:它属于平地一凸的地形,地气旺盛。坐西向东的龙泉山作为朝山,为公墓增添了几分祥和之气。而坐北的墓穴则背靠院山坡烈士陵园,与公墓大门方向一致,龙港路如同玉带水般环绕其间。这样的风水格局不仅使得院山公墓成为了一处安息的理想之地,更为后人带来了无尽的福泽。成都龙潭寺院山公墓北靠院山烈士陵园西靠北湖公园,黄金坐向北河西仅有的浅秋福地院山公墓占地约100墓,介于三环和绕城之间,公交有204路、539路、689路直达的成都公墓。
坐落在龙潭地带的院山公墓,作为客家人灵魂休憩的居所,继承了客家人在漫长的迁徙历史中形成的“坚韧卓绝、崇文尚美、开拓进取”的客家精神,陵园内不管是墓型、风水、纹饰风格等各方面都富含浓郁的客家文化风情。客家人通称墓为“地”或“地坟”,“作风水”叫“做地”。坟墓样式也独具风格,多为交椅坟、龟壳墓等,行若半月,后仰前俯。
2007年9月经《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殡葬事业发展规划(2007-2020)〉和〈成都市殡葬设施布局规划(2007-2020)〉的通知》将成华区院山公墓纳入成都市经营性公墓规划。院山公墓建设安葬墓穴约3.5万个,已安葬2.7万余名逝者。墓园内安葬有部分已故知名人士、烈士英雄等。院山坡烈士陵园与院山公墓一墙之隔,烈士陵园始建于2000年,在2015年进行改扩建,总占地面积约6.24亩,陵园内安葬了朱向离等19位革|命烈士。
院山坡烈士陵园是受到国家保护的烈士墓,不能随意搬迁。对此院山公墓不具备搬迁条件。院山公墓院山社区地处成都市东北郊,东与院东社区接壤,南连高洪社区,西与同仁社区和龙潭寺火车站紧邻,北接新都区十里村。双龙路、龙石路从境内贯穿而过,道路发达。
龙潭寺院山公墓是在取得合法土地规划许可,并经相关部门同意及批复后进行修建的生态型园林式的社会经营性公共墓地。根据「四川省殡葬管理条例」第三章第十八条规定“国家保护的烈士墓、人士墓、华侨祖墓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考察价值的古墓,因国家建设用地需要迁移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院山坡烈士陵园是受到国家保护的烈士墓,不能随意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