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世界的秦兵马俑、众说纷纭的武则天无字碑、流存千载的墓室壁画,皆为中国古代独特死亡观念与丧葬文化的经典。死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丧葬文化更是古代人民精神创造、文化传承的重要礼俗。古代丧葬礼俗重视礼仪,各朝代墓室构建、陪葬品独具特色,东汉具代表的是“买地券”。
随着考古发掘,东汉墓葬中的壁画、雕塑、陪葬品等成为了解丧葬习俗的佐证。“买地券”是东汉丧仪中与鬼神之间的“土地买卖契约”,传承至后世。“买地券”源于东汉“灵魂之说”,是儒道释三家思想流行下的社会丧仪文化。
“买地券”早记录于《癸辛杂识》,以买地之约安葬亡者之魂、镇守墓地、荫益子孙。所买之地,即亡者安葬处,亦是其在阴间的田地私产。“买地券”形成于东汉,受丧葬文化中随葬明器和土地契约双重影响。东汉土地私有化高度发展,人们视土地为私人财富,土地买卖盛行。贫富差距增大,形成为死者购买地下家田,并以“买地券”作为凭据。
东汉“买地券”有其独特内容程式,尽显丧仪“仪式感”。制作材料主要有铅质、砖质、玉质三种,以铅券多。因“买地券”是亡者阴宅土地的法律证明,神圣不可侵犯,故刻写在坚硬材质上以便长久保存。其内容要素稳定,包括亡者信息、买地缘由、土地信息、产权说明、卖地人及见证者等,还有迷信咒语及相关约定。
“买地券”中的土地选择实则折射东汉住宅风水术。丧葬风水术表述在“买地券”中常见,如“行营高敞地”“四灵说”等。人们认为埋葬地风水好可利生人,带来福报。
“买地券”不仅是生者对亡者的保护,也是生者寄托祈福求吉的愿望、寻求庇佑的方式。它体现了东汉人们独特的死亡观念,如灵魂不死、灵肉分离,以及对冥间世界的想象。其中常有祈福言辞,流露出保亡人安宁、裕生人的吉祥观念。
“买地券”祈祷中反映了对财富的普遍追求、对健康长寿的向往、对子嗣传承的愿望等吉祥观念,还体现了道教神仙体系与佛教文化在丧葬文化上的影响,以及东汉人们重鬼神之说、敬鬼神的表现。
“买地券”从东汉始,历代传承不绝,至近现代部分地区仍留存此习俗,发挥着独特文化价值。